问题一:今年以来,对标省党代会部署,洛川的发展思路是什么?
答: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描绘了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。我们对标省党代会的部署,明确提出实施“工业转型、苹果引领、县城南扩、乡村振兴、教育奠基”五大战略,努力推动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一是工业转型。就是按照“减油增化”的思路,加快促成延长石油集团千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尽快上马实施,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化产业向高端化、多元化、低碳化方向迈进。二是苹果引领。就是按照品种优化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思路,全产业链提升洛川苹果产业发展质量,努力把洛川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。三是县城南扩。就是按照城市有机更新的思路,合理划定县城边界,完善公共服务,增强整体功能,注重品质提升,真正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。四是乡村振兴。就是紧紧围绕“二十字方针”和“五大振兴”的思路,抓紧抓实乡村产业、乡村建设、乡村治理重点任务落实,努力实现果业强、果农富、果乡美的目标。五是教育奠基。就是按照立德树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路,全面落实教育“双减”政策,着力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,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努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目前,这五大战略正在稳步实施,并取得明显成效。
问题二:洛川目前存在的短板弱项是什么?
答:当然,我们对标省党代会的要求,对标新发展理念,也深刻认识到还存在三方面的主要短板:一是“民富县穷”。虽然经济体量大,但受制于税收体制,骨干税源缺乏,财政收支矛盾突出,县域经济自我造血功能严重不足。二是城乡基础设施还有欠账。交通方面,全县仅有304省道贯通南北,日平均车流量高达6000辆,提高运力和安全保畅的压力较大。水利方面,全县季节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,一到春夏用水高峰期,50多万亩果园节灌就无法保证,列入“十四五”规划的黄连河水库建设也因资金无法保障而难以开工。三是生态环境依然脆弱。洛川塬是我国渭北黄土高原保存最大的塬面之一,全县总面积1802平方公里,其中有1583平方公里处于水土流失严重区,每年约有近300亩的塬面被蚕食,因而固沟保塬的任务既十分迫切也尤为繁重。对这三个方面的短板,我们将下决心补上。
问题三:今后,洛川将从哪几个方面为全市全省发展增光添彩?
答:站在全省全市的角度看洛川,我们觉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是可以为全市全省增光添彩的:一是千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上马。这个项目初步选址在洛川,概算总投资498亿元,建成后延长石油集团炼化“油化比”将由目前的9∶1调整为5∶5,年可实现产值539亿元,利税132亿元,最终真正实现我省石化工业的转型升级。该项目现已上报国家发改委,并正在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,力争早日核准获批。二是全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。省委把洛川确定为“全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”,延安市委据此研究出台了十条支持措施,洛川县委最近进一步确定了8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,目的就是要落地落实,计划到2025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。目前,在品种优化方面,重点发展矮化密植果园,现已发展到12万亩,到2025年累计发展到20万亩,届时乔化和矮化果园比例将调整为4∶6,趋于合理;在品质提升方面,坚持果畜结合,大力推广有机肥使用,全面提升果品有机质含量,努力生产出最优的好苹果;在品牌建设方面,制定“洛川苹果”标准,加大宣传促销力度,大力发展电商销售,力争让洛川苹果品牌价值由目前的687.27亿元跃升到千亿元;在标准化生产方面,制定洛川苹果乔化与矮化两个技术标准,加快分级分选、冷藏冷链、精深加工等工业化、数字化技术的运用,用工业化的手段助力农业现代化。同时,我们整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延安果树试验站、洛川果研所的技术力量,积极开展苹果基础科学和实用技术的研究,加快芽变品种选育、抗旱节灌保墒、防灾减灾等技术研究与推广,努力建设陕西洛川苹果“秦创原”中心,努力把洛川打造成为中国苹果产业的“种原场”和“科技硅谷”。三是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。省委、省政府确定洛川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,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信任,我们将不辱使命,确保创建成功。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方面着力:一抓乡村产业,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、做精做优,力争到2025年农民来自苹果产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.5万元以上。二抓乡村建设,主要是厕所革命、垃圾污水处理、绿化美化等,让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,让农村保留乡村记忆,真正变得美丽宜居。今年,我们启动了党建引领“一区十六村”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,县有示范区,乡有示范村,就是要通过抓点示范,典型引路,带动全县。三抓乡村治理,夯实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,提高村民群众的自治力,强化道德法制的约束力,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。
总之,我们将坚持实事求是,坚持为民情怀,坚持开拓创新,努力推动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(记者 孙艳艳)